联系我们   |    用户留言   |    网站地图   |    信息发布   |    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专项编号XDA11000000,2013-2017 
首 页 专项介绍 进展动态 科研成果 共享平台 航次动态 交流合作 专项管理 科普园地
欢迎访问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专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进展动态 > 专项进展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在青岛首航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4-04-08  |  【打印】 【关闭】  |  浏览:
  

48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在青岛中苑码头起航,执行中国科学院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WPOS专项)科学考察任务。孙松所长、李铁刚副所长,以及相关研究室科研人员、管理与支撑部门负责同志到码头送行,科考船运管中心主任阎军主持起航仪式。

 

孙松所长表示,“科学”号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代表着我国最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标志着我国深海综合科学调查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科院海洋所作为法人单位将以“专业运行、开放共享”的模式管好、用好这艘船,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快速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他指出, 海洋先导专项自去年正式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取得了一系列预期成果。专项以热带西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海洋系统的视角开展综合性协同调查与研究,对于促进我国深海研究探测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提升我国深海大洋理论研究水平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为我国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战略性资源开发、海洋综合管理、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孙松所长和李铁刚副所长向“科学”号船长隋以勇和航次首席科学家李超伦授旗,并希望全体船队员秉承不畏艰险、奋勇拼搏的优良传统,顺利完成此次海上科学考察各项任务,预祝“科学”号首个航次取得圆满成功。

“科学”号此次搭载了40名海洋地质、生物和生态等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预计航期25天,将开展WPOS专项“深海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项目海底热液系统相关研究,对冲绳海槽热液区的热液喷口周围海域物理化学环境进行现场原位观测和取样分析。“科学”号此次搭载了深海ROV、深拖系统、重力活塞取样器、电视抓斗和岩石钻机等许多先进的大型深海探测和取样设备。其中,“发现”号ROV配备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高清摄像系统和机械取样装置,具备深海多参数原位探测和取样能力,可以对热液喷口近海底进行现场原位观测和取样分析,同时对深海极端环境生态和生命过程开展研究。 科研人员将通过热液柱的物理、化学环境跟踪探测与分析及特征研究、热液柱的物质与能量输送机制研究和热带西太平洋的热通量和动力学过程分析,热带西太平洋热液活动对沉积环境的影响,为生物和生态学研究提供沉积环境参数,揭示热液系统形成演化机制,阐明热液活动对沉积环境的影响特征,定量评价热液系统对近海底水体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按照航次计划,“科学”号将于410日抵达目标海域,并开展地球物理调查、地质和生物取样等海上调查工作,预计52日完成第一航段任务。在深圳短暂休整后,“科学”号还将将继续开展与热液活动研究相关的后续海上科学考察。

 

“科学”号总长99.80米、型宽17.80米、型深8.90米,总吨位4711,续航力15000海里,自持力60天,最大航速15节,定员80人。“科学”号海洋科学考察船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建造,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作为法人单位以“专业运行、开放共享”的管理模式运行。“科学”号在技术和建造方面整合了当前海洋科学考察多学科、多领域的先进装备和信息技术集成,可进行高精度长周期的动力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等综合海洋环境观测、探测以及保真取样和现场分析,被称为“海上移动实验室”。 

 

  “科学”号大事记: 

  2007-12-20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 

  2010-10-28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在武昌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开工建造 

  2011-11-30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在武汉下水并命名为“科学”号 

  2012-09-29     “科学”号交接仪式在青岛举行 

  2014-04-08     “科学”号在青岛首航 

“科学”号缓缓驶离码头

版权所有 ©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专项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市南海路七号  邮编:26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