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用户留言   |    网站地图   |    信息发布   |    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专项编号XDA11000000,2013-2017 
首 页 专项介绍 进展动态 科研成果 共享平台 航次动态 交流合作 专项管理 科普园地
欢迎访问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专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进展动态 > 专项进展
海床基潜标系统实验成功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4-05-07  |  【打印】 【关闭】  |  浏览:
  

201456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环境工程中心自主设计研发的海床基潜标系统在“科学一号”考察船上顺利实施布放和回收,实验圆满成功。

目前,近海潜标系统的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底座易被拖网拖动、仪器探头置于潜标体内数据代表性不好而过分暴露易受破坏等。本系统由底座、浮体和释放器三部分组成,具有以下优点:

1、兼顾仪器安全与数据质量。浮体放置于底座内的圆柱状仓体内,仪器受到浮体和水泥底座双重保护。且浮体结构使各传感器与海水充分接触,提高数据质量。

2、提高仪器回收率。浮体内可自由加载CTDADCP等多种自容式调查设备,系统释放后所有设备均随浮体返回水面。浮体采用国产玻璃微珠材料,可以提供80Kg净浮力,相比以往海床基系统提供近2倍以上浮力。系统的水泥底座设计为抛弃式,降低了回收的难度。回收时,通过释放器释放浮体,浮体漂出水面,实现仪器回收。

3、具有较强的地形适应能力。底座采用水泥整体浇筑,可以应用于不同海底底质,尤其针对软泥底质,该底座具有一定高度,不容易完全陷入泥中,且外形为封闭结构,具有良好的抗淤性能。

4、具有良好的防鱼拖外形。结构上采用梯台式防拖网设计,与海底呈大的钝角,且具有2吨以上自重,能够较好的防止拖网的拖动。

该系统的实验成功标志着我所在潜标系统设计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海床基系统的成功开发显著提升了我国近海长时序观测技术能力,并将为我所海洋专项实施近海环境观测提供必要的设备保障和技术支持。

 

 

               海床基结构                                 浮体

 

 

               海床基布放                               浮体出水

版权所有 ©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专项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市南海路七号  邮编:266071